第(2/3)页 向张继善一打听,毛文龙还在辽东时,就是以运用火器为特长。 所以他担任东江总兵,一直就对火器特别重视。 想法设法用尽一切手段来搜罗火器。 东江兵虽然条件艰苦,但因为经常和建虏零散游骑、步兵遭遇。 一线士兵使用火器频繁程度不比关宁差多少。 东江兵长期食不果腹,除了少部分重点保障的将领之外,大多瘦弱,使用冷兵器肉搏,毕竟吃亏。 用火器则可以大大弥补身体弱势。 至于他们用的火器来源,明廷支援部分,从鲜国获取部分,到东江来做生意的客商也会卖一些。 旅顺地处要害,所以毛文龙选派到这里的两千人,基本都还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东江老兵。 到东江军手里的火器,许多都是残破损毁,因此经常需要拆卸改造。 时间久了,不少东江兵自己便能拆解改造火器。 有一些原本是工匠出身的东江兵,在这方面,更堪称是专家了,比起内地的制造火器的专家,在经验上甚至更为丰富。只是缺少更好的工具设备。 历史上,后来孙元化在登州组建火器新军,坚持要用东江军,其实多少也和东江军确实更擅长用火器有关。 朱由检了解这些情形后,原先的担忧烟消云散。 至于冷兵器,也是东江军一直缺少的。 稍微像样点的就是杆头插铁。 鲜国人就曾经记述过这种情形。 即便是驻扎在旅顺城内,装备算是东江军中较好的,所用刀枪也大多钝劣。 骤然间,有如此多种类丰富,锋锐崭新,闪着寒光的刀枪钯叉展现在面前。 这些东江兵,眼睛里都闪动着惊喜雀跃的光芒。 有的人拿到一把线枪,用手试了一下枪尖,甚至欢喜得留下眼泪。 相比于对火器的熟悉,许多东江兵拿到冷兵器,反而束手束脚,似乎不知道怎么使用。 这也难怪,长期以来,他们一向是有什么就用什么。 后金统治区在老酋的严令下,是禁止汉人拥有兵器的。 一开始是不允许汉人购买和打造兵器,后来甚至连收藏木棍都是大罪。 《满文老档》曾经记载老酋气急败坏的咒骂: “我等常豢养汉人,而汉人却置办棍棒不止。” “我等驻扎时,尔等尚如此杀我诸申而去,以及备置棍棒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