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因何而胜-《战国从赵王雍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王宫内,宫人们在寅时天未亮时便开始布置起来,遍地红色的绸缎锦布与远处的白雪相映成景,盛大的礼乐之声,端庄典雅的舞蹈。上午赵雍在朝殿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,接受了群臣的祝贺。

    “恭贺王上,恭贺王妃。”

    依赵国礼节,朝礼过后,赵王需携带自己的妃嫔走下高台,依次向功臣们敬酒。

    得入大殿同王共饮的功臣,无非是赵国的高层,或者得立大功的臣子。

    “恭贺王上,恭贺王妃。”

    赵雍目露笑意对着众臣颔首示意,洛、姒、孟三女着端庄华服跟在他的身后,依礼而敬。

    “恭贺王上,恭贺王妃。”

    “恭贺王上,恭贺王妃……”

    “阿姐。”小将赵固出声叫住要往前走的孟柔。

    赵固身旁的庞煖,以为这小子在乱喊,急忙拽了他的衣袖一把,小声道:“怎么回事,还没喝,就醉了?”他显然并不知道赵固的身份。

    庞煖随即忙朝着孟柔,低头揖拜道:“拜见王妃。”

    孟柔朝着庞煖微微点头示意,欣慰地拍了拍赵固的肩膀。随即便快步跟上了姒越的步伐。

    赵雍回头好奇地瞥了她一眼,不过也没多问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礼毕后,接着便是册封北征有功的将士。

    授爵、进职!

    对臣子来说,此刻才是最重要的一刻。

    在众臣,殷切地目光中,赵雍加封肥义为大司马,以统掌赵国之军政。

    赵国不承周制,没有三公之说,但却有三公之职:司马、司空、司徒,赵国全都设立。

    司马为军政之首,地位最为尊崇,且非上卿而不能担;司空为土木、水利之官,地位亦相对较高,一般都是由卿而担任;司徒在赵国为地方官职,地位最低。

    若非要说赵国的‘三公’,应该也是‘司马、司寇、相邦’,此三职为赵国最重。

    赵国的军政体系,初蜕于晋国,而今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今日已经可以算是自成一体了。

    自从上任大司马赵疵、离石战死后,赵国的大司马一职已经空缺数年之久。赵雍继位之初便有意立肥义为大司马,但又怕众卿不服,遂一直空缺。

    而今时势已到,诸臣莫敢不服。

    随即便是苏秦。

    武安君苏秦此战之功也是有目共睹,若非是他游说韩魏以拒秦,西都晋阳此时保不准在谁手里边呢。昔日的苏相邦再次归赵,赵廷也是一片哗然,不过安平君赵成、相邦赵豹等一干重臣,也并未对此表现出多大的抗拒。

    赵豹甚至甘愿让出赵相之位。但对于相位的安排,苏秦却是推而不受。

    苏秦是聪明人,虽然对权利他也有过流连,但如今他的志意却不在此了,况且刚刚归来就横刀夺爱,显然也不怎么合适。

    不过都御史一职苏秦是在适合不过了。苏秦的归来也着实让肥义轻松不少。

    安平君赵成,除了赐赏一些金银丝帛外,倒是没什么可封的,他已经尊贵的封君了,职位也是大司寇,若是说能让赵成动心的,恐怕唯有相邦之职了……

    常备军的三都尉,张远继续任北营都尉,但爵位上涨,授爵上大夫。西营都尉牛赞,职位同样不变,爵位上涨,授爵上大夫。东营都尉李同,云中一役中,拖住楼烦主力,也算是居功至伟,但职位依旧不变,授爵上大夫。

    也非是赵雍‘吝啬’,而今华夏诸国的职位可都是实权,并不像后世朝代一般,加封的全都是虚名。高级将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要想往上爬只得等。就算是赵雍有心想把他们外放‘藩镇’,也得等打下了新的地盘再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