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五章 左良玉和李岩的对峙-《北明不南渡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李岩和左良玉之间的战争,基本拉开了序幕。
    无论是李岩和左良玉都打着大明的旗号,将北京的朱慈奉为正统,李岩效忠北京,那是当然。
    但左良玉也搞这么一出,实在让人觉得可笑。
    当然李岩知道,左良玉这么做也只是为自己留后路罢了。
    关键还是在这一次战争的胜负。
    这一战可是大明的国运之战!
    若胜,平定左良玉的祸根,内部稳定了大明的形势,无论是继续打击伪顺,还是伪西,都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    若败,南京落在左良玉手中,这之前的努力都将彻底白费。
    在兵力上,左军占有绝对的优势。
    李岩依靠的是,南京那高到令人窒息的城墙。
    在左军行动之前,李岩已经做好了备战工作。
    从北边带来的兵力并不多,加上南京本地的守备力量,满打满算,不过四五万人。
    这四五万人,战斗力参差不齐。
    一部分是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的乡间兵练,还有一部分是南京京营那些不怎么靠谱的混蛋们。
    作战能力比较强的乃是从北京调来的三千皇卫营部曲,由黄得功统领,他们基本经历过战争的洗礼,思想和觉悟性比较高,能够活下来,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经配的上精兵的称号。
    这样的阵容,看起来只是马马虎虎,要是对方是鞑清的精锐,或许还真有的打。
    被干掉,被碾压都不足为奇。
    但是……左良玉,那也只能呵呵。
    “左良玉只是徒有虚名而已。”黄得功在战场上混了这么些年,对大明的许多将领的能力都有着自己的看法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周遇吉,曹文诏那样的人,才当的上名将的称号。
    左良玉……还真让黄得功看不上眼。
    首先我们列举一下,左良玉在成为总兵的这十几年里那些骄傲的战绩吧。
    好了,列举完了。
    所以说,当黄得功对左良玉表现的不屑,也是有事实根据的。“左良玉号称百万,实则二十万,而其部精锐,在朱仙镇一役损失殆尽,能战者不过二三万,其余不过乌合之众而已。”
    李岩也深表赞同,他曾经是李自成的人,和左良玉还是大眼瞪过小眼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